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慧成西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姓段
澧阳人
夙隶十住寺缁剃。
诵法花维摩天王等大乘经二十馀部。
进具后。
建邺
灵公实者十年
文理稍通。
将旋乡邑
会顗师侍南岳思公。
匡化庐山
一见欣仰。
愿从之游。
思问所业。
具以对。
思曰卿一生学问。
与吾炙手。
犹未得暖。
虚丧工夫。
惜哉。
自返。
良久曰。
大师善知来意。
请尝试之。
思因以犀如意手巾线履送与之。
遽焚弃章钞笔砚。
而专志习定。
时先达者数十人。
恐不能及。
以夜继昼。
常瞪目而坐者。
十有五年
略无所證。
思令入方等观音法花般舟道场。
忏罪销障。
如是三年。
而魔事散释。
然后戮力玄寂。
凝心空妙。
获證众生语言三昧。
想念不生。
静乱齐壹。
较之闭目者。
观道虽明。
见境则失。
其进退陪蓰矣。
思曰。
智顗慧成
寂照解行正等。
思既示灭。
至技江。
造禅慧寺。
于沙渚上明之间
西挹德鸾肥遁之风。
东接道安创构之躅。
言幽胜者归焉。
湘东王为建禅众寺居之。
大殿阙梁木。
一夕江涨。
使人取材于水中。
如素有云。
精舍主段弘死。
其家。
请成观之。
弘忽苏曰。
始被逮至王所。
禅师廷立曰。
吾方与此人营树功德。
必赦其罪。
王起礼足听命。
遂放还。
陈主屡召不就。
江总往强之。
才入船。
跃身立水上。
等扣首泣曰。
且粉身柰何。
幸悲摄。
乃一至都。
为陈主受戒而还。
南岳
冬夜
常律师宿。
常投虱于地。
明日别。
谓常曰。
昨一檀越被冻。
可悯也。
常怃然。
将终。
戒门人。
急砌殿基。
吾当讲涅槃。
未几而智者玉泉寺至。
谈论久之。
终于禅众寺。
寿七十三。
释惠成
姓段
澧阳人
出家住十住寺。
诵法华维摩天王等大乘经二十馀卷。
进具后。
为荆南佛法希鲜承都下大弘法席。
有心远慕。
遂因商舡往造建业
正值实云讲。
学者肩联。
一听十年文理略尽。
将施本邑。
匡山寺顗师相见。
南岳思禅师匡化山中引众波动。
试往看之。
既见欣仰欲学定业。
曰。
卿一生学问。
与吾炙手犹不得暖。
虚丧功夫惜哉。
素凭文疏依他生解。
忽今自检茫若雾游。
慨恨之甚不可得也。
乃唯曰。
大师善知来意。
今试验之。
见犀如意及手巾线履欲得之。
命令送与。
遂忽烧却章抄捐掷笔砚。
专志攻击以必达为期。
当时造禅门者数十人。
皆先达者。
以后至恐不相及。
乃以夜达昼。
开眼坐禅。
经十有五年。
思令入方等观音法华般舟道场。
历销障三年依行。
魔业禅鬼颇因散绝。
乃示以正法。
玄寂。
久遂解众生语言三昧。
精思通爽静乱齐焉。
彼闭口者观道虽明。
开眼便失。
比校天地悬殊。
思云。
智顗先发三昧。
后證于持法反之。
二子寂照行解齐矣。
大师化往上至枝江造禅惠寺。
所营土木咸依俗有。
德行所招不久便说。
其地西望沙渚德鸾栖遁之地。
眺上明弥天立寺之所。
湘东王承风迎请为建禅众。
仍构大殿
阙梁不成。
六月江涨。
于一夜中。
曰。
有木中梁可往江接。
寻语往看果如所示。
有清信士段弘者。
为精舍主。
忽然气绝。
家人召至宅。
弘乃稣曰。
初执至王所。
见禅师上殿。
曰与此人立功德未了。
愿赦之。
王起礼足。
如言被放。
陈主闻而往召。
卓然不往。
又令江总等往迎。
若不允心不劳返也。
王人雨泪强引入舡。
乃奋身入水立于江上。
又请若不蒙下。
等粉身无地。
从之至都受戒而返。
乃赐所住名禅慧寺。
不久市朝迁革。
常律师者。
欲往南岳同宿。
夜中投虱于地而密知之。
及明告别。
曰。
昨夜一檀越被冻困苦。
常渐之永诫。
将终语门人曰。
急砌殿基。
吾当讲涅槃也。
闻皆给手恰竟。
智者王泉寺至。
宣相符会共谈玄理。
良久气绝。
以年月坐亡于禅众。
禅师在道场。
年七十三矣。
湘东王宫内立碑。
今见在城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智璪隋至唐初 556 — 6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6—638 【介绍】: 隋至唐初僧。
台州临海人俗姓张
年十七,双亲亡,遂投安静寺出家。
寻往天台国清寺,从智顗习禅定。
南朝陈后主至德四年,从师往越州,住宝林山寺,行法华三昧。
隋炀帝大业元年,奉师命至江都谒见炀帝
其后又曾七度谒见,多蒙厚给。
全隋文·卷三十五
智璪开皇中天台修禅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清河张氏。
晋南渡。
遂居临海
元秀
父文怀。
皆梁陈显宦。
年十七失怙恃。
且染羸疾。
夜卧月中。
心念月光菩萨
愿被悲济。
久之梦。
人形色非常。
曰我从东方来。
为汝治病。
即吮其身。
如此三夜。
自尔稍瘳。
且知三宝可以依赖。
遽投安静寺慧凭法师出家。
寻依智者服膺受道。
乃行法华忏悔于山中。
二七之夜。
梦九头龙。
踊地升空。
旦问智者
智者曰。
此其谓以法华之指破无明。
法性空耶。
陈至德四年
永阳王智伯镇会稽
遣使迎智者
侍行。
于是复行法华三昧于宝林寺
夜若有撼户扇者。
问之则曰。
我来看灯耳。
寺有慧成禅师者。
其所居之房。
仅隔一壁。
具闻当时问答声。
谓其弟子曰。
此必鬼也。
其殆哉。
明日开户。
无恙。
叹异以为不可及。
次夜堂内六灯。
而灭其五。
其一仅存。
以照行道。
讫三七夜。
见一青衣者。
赞言善哉而隐。
且尝乞食于剡之孝行村。
主人误以毒蕈馔
去而主人之党。
皆呕泄垂死。
服良药乃止。
因亦以所服药。
远遗
无所觉。
笑谢而已。
隋大业元年
炀帝江都
慰喻赐赉优渥。
七年凡八觐。
其顾遇之礼不少衰。
贞观十二年卒。
春秋八十有三。
释智璪
俗姓张氏
清河人
晋室播迁寓居临海
元秀梁仓部侍郎
临海内史。
父文怀陈中兵将军
受经之岁。
言无虚发行不惭人。
亲里乡邻深加敬爱。
年登十七二亲俱逝。
惨服才释便染疾病。
频经岁月医药无效。
仍于静夜策杖曳疾。
出到中庭向月而卧。
至心专念。
光菩萨惟愿大悲济我沈痾。
如是系念遂经旬朔。
于中夜间梦见一人。
形色非常。
从东方来。
曰。
我今故来为汝治病。
即以口就身。
次第吸𡂡。
三夜如此。
因尔稍痊。
深知三宝是我依救。
遂求离俗。
便投安宁寺慧凭法师以为弟子。
逖闻智者轨行超群为世良导。
即泛舸丰流直指台岫。
伏膺受道。
乃遣行法华忏悔。
第二七日初夜忏讫。
还就禅床始欲安坐。
乃见九头龙从地涌出上升虚空。
明旦咨白。
云此是表九道众生闻法华经。
将来之世破无明地入法性空耳。
陈至德四年永阳王伯智
作牧仙都
迎屈智者来于镇所。
随师受请同赴稽山
九旬坐讫仍即辞王。
往宝林山寺行法华三昧。
初日初夜如有人来摇动户扇。
即问之。
汝是何人夜来摇户。
即长声答云。
我来看灯耳。
频经数过。
问答如前。
其寺内先有大德慧成禅师
夜具闻之。
谓弟子曰。
彼堂内从来有大恶鬼。
今闻此声必是鬼来取一人也。
天将欲晓。
成师扣户而唤
未暇得应便绕堂唱云。
苦哉苦哉其人了也。
即开户问意。
答云。
汝犹在耶。
吾谓昨夜鬼已害汝。
故此嗟耳。
成师以事咨王。
王遣数十人执仗防护。
谓防人曰。
命由业也。
岂是防护之所加乎。
愿诸仁者将领还城。
启王云尔。
防人去后。
第二日夜鬼入堂内。
搥壁打柱周遍东西。
堂内六灯。
即灭五留一。
行道坐禅诵经坦然无惧。
于三七日中事恒如此。
行法将讫。
见一青衣童子。
称赞善哉言已不现。
虽值此二缘心无忧喜。
又因事出往会稽
路由剡县孝行村乞食。
主人误煮毒椹设。
食竟进趣前途。
主人于后啖此馀残。
并皆吐痢若死等苦。
邻人见之。
即持药追
十里方及。
快行无恙。
问曰。
何故见寻。
具陈上事。
便笑而答曰。
贫道无他可弃药反踪。
不须见逐。
验之道力所薰。
故毒不能伤也。
隋大业元年
驾幸江都
衔僧命出参引见内殿。
御遥见即便避席命令前坐。
种种顾问。
便遣通事舍人正方
还山。
智者设一千僧斋。
度四十九人出家。
施寺物二千段米三千石并香酥等。
又为寺造四周土墙。
大业六年又往杨州参见。
仍遣给事侍郎许善心
送还山。
又为智者设一千僧斋。
度一百人出家。
施寺物一千段。
嚫斋僧人绢一匹。
七年又往涿郡参。
劳谢远来。
施寺物五百段。
遣五十人执仗防援还山。
凡经八回参见天子。
并蒙喜悦供给丰厚。
贞观十二年卒于寺。
春秋八十三矣。
释智璪
俗姓张氏
清河人
年二十。
二亲俱逝。
惨服才释便染疾病。
经岁月医药无效。
仍于静夜策杖曳疾出中庭向月而卧。
至心专念月光菩萨
唯愿大悲济我沈痾。
如是系念。
遂经旬朔。
于中夜间忽梦见一人形色非常。
从东方来谓曰。
我今故来为汝治病。
即以口就身次第吸嗽(音朔)三夜如此。
因尔稍痊。
遂求离俗。
投安静寺慧凭法师以为弟子。
智者轨行超群为世良导。
即泛舸丰流直指台岫。
伏膺受道。
乃遣行法华忏悔。
第二七日初夜忏讫。
还就禅床如欲安坐仍见九头龙从地涌出上升虚空。
明旦咨白者云。
此是表九道众生闻法华经将来之世破无明地入法性空尔。
陈法德四年永阳王伯智作牧仙都
延屈智者来于镇所。
随师受请。
同赴会稽山
九旬坐讫仍即辞王。
住宝林山寺行法华三昧。
初日初夜如有人来摇动户扇。
问之。
汝是何人。
夜来摇户。
即长声答云。
我来看灯尔。
频经数过问答如前。
其寺内先有大德慧成禅师
夜具闻之。
谓弟子曰。
彼堂内从来有大恶鬼。
今闻此声必是鬼来取人也。
天将欲晓成师扣户而唤
未暇得应便绕堂唱云。
苦哉苦哉。
其人了矣。
即开户问意。
答云。
汝犹在耶。
吾谓昨夜鬼已害汝。
故此嗟耳。
第二日夜鬼入堂内。
槌壁打柱。
周遍东西。
堂内六灯。
即灭五。
留一行道。
坐禅诵经坦然无惧。
于三七日中事恒如此。
行法将讫。
见一青衣童子称赞善哉。
言已不见。
又因事出往会稽路。
剡县孝行村乞食。
主人误煮毒蕈设食竟进趣前途。
主人于后啖此馀残。
并皆吐痢若死等苦。
邻人见之即持药追
十里方及。
快行无恙。
问曰。
何故见寻具陈上事。
便笑而答曰。
贫道无他。
可弃药反踪不须见逐。
贞观十二年卒于寺。
春秋八十三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无相唐 680 — 7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0—756 【介绍】: 唐时新罗僧
本为新罗国王子,于本国出家受戒。
玄宗开元十六年,渡海入唐。
长安玄宗召见,住禅定寺
后入,至资州智诜
僧处寂名其为无相
山居修禅定,久而入城市,昼居冢间,夜坐树下。
信士为构精舍。
玄宗蜀时,迎入内殿。
后居成都净众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新罗国王之子也。
开元十六年
汎海舶东至京师
既廷对。
诏隶禅定寺
后入资中
智诜禅师
有契悟。
先见异僧处寂
知其来厚遇之。
且授以则天所赐磨纳九条衣。
嘱之曰。
幸毋忘。
因遁居溪谷间。
每燕坐辄五日。
始出定。
偶一夕有二黑犊。
交角跪床下。
稍复移近。
觉一手毛而甚冷。
自相袖入。
扪摸至腹。
又尝大雪昉霁。
二虎饿剧外来。
为循抚。
裸卧其前以待啖。
虎则遍嗅首足而去。
久之。
发长衣弊。
猎者疑其非人类。
将射而复辍。
天宝末
以故旧。
见上皇行在所
成都县扬翌以为妖。
命吏逮。
吏之至者。
皆战剽莫能前。
大风卒起。
沙石穿帘幕。
飘掷听事。
翌惧扣头悔罪。
乃已。
檀越四合。
于是净众大慈菩提宁国等伽蓝作矣。
而独常居净众后院云。
寻凿寺前地为小池二。
曰左羹右饭也。
缺资费则淘浚之。
以来供施屡验。
树浮图门外。
尤峻拔。
植稚柏其下曰。
齐浮图寺当毁。
会昌之变。
始信。
或有以樵㸑愿役寺中。
而不取佣直者。
然亦不识其何自而至也。
盖相之出家而入中国也。
诸兄亦丧逝随尽。
国人乃立其弟。
其弟常恐归以废己。
使客至成都
狙刺
一夕樵㸑者。
得而杀之。
竟遁去。
闻而叹曰。
仇对有在。
于我乎何累焉。
至德元年五月十九日
无疾而终。
春秋七十七。
塔号东海大师
乾元间
刺史韩汯撰碑。
释无相
新罗国人也。
是彼土王第三子。
于本国正朔年月生。
于群南寺落发登戒。
开元十六年泛东溟至于中国到京。
玄宗召见隶于禅定寺
后入蜀资中智诜禅师
处寂者。
异人也。
则天曾召入宫赐磨纳九条衣。
事必悬知且无差跌。
未至之前。
曰。
外来之宾明当见矣。
汝曹宜洒扫以待。
间一日果至。
寂公与号曰无相
中夜授与摩纳衣。
如是入深溪谷岩下坐禅。
有黑犊二交角盘礴于座下。
近身甚急毛手入其袖。
其冷如冰扪摸至腹。
殊不倾动。
每入定多是五日为度。
忽雪深有二猛兽来。
自洗拭裸卧其前。
愿以身施其食。
二兽从头至足嗅匝而去。
往往夜间坐床下搦虎须毛。
既而山居稍久衣破发长。
猎者疑是异兽将射之复止。
后来入城市。
昼在蒙间夜坐树下。
真行杜多之行也。
人渐见重。
为构精舍于乱墓前。
长史章仇兼琼来礼谒之属明皇违难入
入内殿供礼之。
成都县杨翌。
疑其妖惑。
乃帖追至。
命徒二十馀人曳之。
徒近身一皆战慄心神俱失。
顷之大风卒起沙石飞飏直入厅事。
飘帘卷幕。
杨翌叩头拜伏踹而不敢语。
忏毕风止。
奉送旧所。
由是遂劝檀越造净众大慈菩提宁国等寺。
外邑兰若钟塔不可悉数。
先居净众本院。
后号松溪是欤。
成都也。
忽有一力士称舍力伐柴供僧厨用。
相之弟本国新为王矣。
惧其却回其位危殆将遣刺客来屠之。
已冥知矣。
忽日供柴贤者暂来谓之曰。
今夜有客曰灼然。
又曰。
莫伤佛子。
至夜薪者持刀挟席。
坐禅座之侧。
逡巡觉壁上似有物下。
遂跃起以刀一挥。
巨胡身首分于地矣。
后门素有巨坈。
乃曳去瘗之。
复以土拌灭其迹而去。
质明令召伐柴者谢之。
已不见矣。
尝指其浮图前曰。
此树与塔齐寺当毁矣。
会昌废毁。
树正与塔等。
又言。
寺前二小池
左羹右饭。
斋施时少则令淘浚之。
果来供设。
其神异多此类也。
至德元年建午月十九日无疾示灭。
春秋七十七。
临终或问之曰。
何人可继住持乎。
乃索笔书百数字。
皆隐不可知。
谐而叶韵。
记莂八九十年事。
验无差失。
先是武宗废教。
成都止留大慈一寺。
净众例从除毁。
其寺巨钟乃移入大慈矣。
洎乎宣宗中兴释氏。
其钟却还净众。
以其钟大隔江。
计功两日方到。
明日方欲为斋辰。
去迎取巳时已至。
推挽之势直若飞焉。
咸怪神速非人力之所致也。
原其相之舍利分塑真形。
尔日面皆流汗。
上足李僧以巾旋拭。
有染指者。
其汗颇咸。
乃知相之神力自曳钟也。
变异如此。
一何伟哉。
后号东海大师塔焉。
乾元三年资州刺史韩汯撰碑。
至开成中李商隐梓州四證堂碑。
为一證也。
释无相
新罗国人也。
是彼土王第三子。
玄宗召见隶于禅定寺无相
遂入深溪谷岩下坐禅。
有黑犊二交角盘礴于座下。
近身甚急。
毛手入其袖。
其冷如冰。
扪摸至腹。
殊不倾动。
每入定多是五日为度。
忽雪深有二猛兽来。
自洗拭裸卧其前。
愿以身施其食。
二兽从头至足嗅匝而去。
往往夜间坐床下搦虎须毛。
既而山居稍久衣破发长。
猎者疑是异兽将射之复止。
复构精舍于乱墓间。
成都县杨翌。
疑其幻惑。
乃追至。
命徒二十馀人曳之。
徒近身一皆战慄心神俱失。
顷之大风卒起。
沙石飞飏直入厅事。
飘帘捲幕。
杨翌叩头拜伏喘不敢语。
忏毕风止。
奉送旧所。
成都也。
忽有一力士称舍力伐柴供僧厨用。
相之弟本国新为王矣。
惧其却回其国危殆。
将遣刺客来屠之。
已冥知矣。
忽曰。
供柴贤者暂来谓之曰。
今夜有客曰灼然。
又曰。
莫伤佛子。
至夜薪者持刀挟席。
坐禅座之侧。
逡巡觉壁上似有物下。
遂跃起挥刀。
巨胡身首分于地矣。
后门素有巨坑。
乃曳去瘗之。
复以土拌灭其迹而去。
质明令召伐柴者谢之。
已不见矣。
尝指其浮图前曰。
此树与塔齐。
塔当毁矣。
会昌废毁正与塔齐。
又言。
寺前二小池
左羹右饭。
斋施时少则令淘浚之。
果来供设。
其神异多此类也。
至德元年卒。
寿七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